一、價值和決策
“價值”被認為是確認資產和資產管理的核心理念。而ISO 55001:2014在要求的闡釋中對“價值”的要求略顯不足,新版ISO 55001將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財務/會計視角的“價值”往往與資產管理中認可的“價值”存在不一致,典型例子諸如,一項舊資產在資產負債表的賬面價值折舊為零,但它可能功能齊全,維護良好,對系統運轉和服務提供確實至關重要。
因此,ISO/TC 251將考慮在資產管理方面給出更全面的價值定義,并提出合理的資產“價值”要求,以確保符合組織資產管理目標的要求。此外,新版ISO 55001將新增章節,描述對于資產管理決策框架(DMF)如何構建的“清單要求”。
二、全壽命周期管理
全壽命周期管理(LCM)方法提供了一個長期的過程,來確保資源、信息和技術的一致性和有效性。LCM模式將納入資產管理體系,包括從確定投資需求、管理資產到處置資產的各階段。LCM模式將為優化資產在其壽命周期內的價值提供了框架。LCM模式中各階段通常由特定接口或決策點劃分,并在滿足確定臨界條件后,由前一階段進入后續階段。
LCM還將考慮資產全壽命周期內的績效測量,確定資產壽命周期中各階段的績效指標和適用目標十分重要,在資產壽命周期早期階段做出的有效決策將提高資產的長期績效,并降低壽命周期平均成本。LCM過程應從確定投資需求開始,并考慮跨職能融合團隊的投入,持續的團隊協作方法將確保在資產在LCM中獲得結果。
三、戰略資產管理計劃(SAMP)
在ISO 55001提出SAMP的要求后,引起了標準實施者的廣泛關注。新版的ISO 55001將為SAMP展現更加清晰的編制指南,以使SAMPZ大限度地發揮效用并增進對SAMP的共同理解。自2014年以來,TC251掌握了很多對各類組織行之有效的SAMP實踐,新版ISO 55001將重點展示SAMP的作用和組成部分,并納入SAMP和AMP之間的聯系。
SAMP是使組織目標與資產管理目標保持協調的重要工具。SAMP著眼于中長期的資產戰略,給出制定資產管理計劃的方法以及資產管理體系在支持資產管理目標方面的作用,并展示資產支撐組織交付其產品和服務的能力,為短期AMP的規劃提供了框架,是組織展示資產管理體系發展和改進戰略的著力點。
四、領導力
各層級管理者圍繞統一的資產管理目標和方向,協調組織的戰略、政策、流程和資源,創造條件讓人員參與到組織的資產管理目標實現過程中。
許多人片面的認為,領導力只由領導者代表,這樣理解并不充分。領導力是涉及領導者和追隨者的過程。當領導力變得更加活躍,不再有孤立的領導者時,領導力將演變為一個過程。有效的管理是對各項活動的協調,以指導和控制組織。一個成功的組織宜在各個層面都有良好的領導者,并得到有效的協調管理。通過有效的領導力,各級領導者負責確保資產管理體系的在該層面的有效性。
領導力應展示出組織所宣稱的價值觀、愿景、原則、政策和行動之間的一致性,以創造和鞏固組織中相互信任和誠信的氛圍。
五、人員能力
人員是組織內的重要資源。組織的績效取決于人員在資產管理活動過程中的行為方式。在組織內,人員應對資產管理體系的預期績效形成共識,并參與其中。
當組織及其人員對資產管理體系進行承諾,組織就能有更廣泛的人員,而不僅僅是領導團隊,從對組織價值觀、愿景、原則、政策和戰略執行的貢獻中獲得收益。
六、知識和信息
知識有別于信息或能力,資產管理方面的知識是人員和組織通過經驗積累,從內部和外部來源獲得。并非所有的知識都能被記錄,隱性知識(存在于頭腦中)可以由有經驗的人員通過培訓、指導、示范等渠道進行傳遞。
鑒于一些資產類型的使用壽命較長,為了有效地管理資產,有必要對知識管理采取系統的方法,包括:識別、獲取、保留、應用和改進等,因此新版ISO 55001將考慮與ISO 30401知識管理體系的一致性。
七、風險
識別和管理“風險”是交付資產管理結果、優化資產價值、進行可靠資產管理決策的重要方法。與資產的成本和績效一樣,風險被認為是影響資產管理活動的關鍵因素,需要識別和管控,以實現組織及其相關方要求的資產管理目標。
但將ISO 31000的風險定義直接用于資產管理體系也存在不妥,ISO 31000將風險界定為“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一是資產管理活動可能同時會給組織和相關方共同帶來的風險,二是在缺乏組織目標聲明的情況下,資產管理同樣也伴隨風險,三是僅將結果限定在“達到目標”上,就無法從可能導致改善結果或機會中獲得潛在效益。此外,風險的一方面來源是“不確定性”,然而,“不確定性”不是風險的唯一來源或特征。比如風險可能從LCM的各環節中展現,如資產的決策、配置、運行和處置過程,有可能從自然事件或資產自身物理風險中展現。再者,“影響”不僅僅是對預期目標的偏離,比如資產管理活動中可能會存在成功概率低于失敗概率的情況。
因此,新版ISO 55001將風險詮釋為“發生負面的非計劃性事件或后果的可能性”。風險的特征通常是指潛在的事件和后果,或兩者組合來表示,也包括內外部環境的變化。
新的風險定義僅指“負面”的非計劃性事件或后果,這更有利于定義“機遇”并考慮管理機遇的需求。雖然一些組織已經接受了負面/正面風險的概念,但大部分組織并沒有。這也解決了在業務決策框架內將風險和機遇混淆的問題,特別是機遇并不只是來自于風險管理過程。更多的時候,機會是被識別出來的,然后風險管理被作為決策過程的一部分來進行,以決定是否繼續進行。
機遇可以使一個組織能夠超越原定目標,甚至追求更多的目標。因此,新版ISO 55001將機遇界定為“能夠促進業績改善、超過原定目標和/或預期結果、追求額外目標或實現持續改進的情況或一系列情況”。